文 | 姜浩峰
大规模的销品茂,给我们的生活方式带来的无疑是一场革命。我记不清有多长时间没有到露天或者半露天的街区、市集闲逛了。
街边的店铺渐次消失,时代变了。
当年的文庙书市
屈指算来,从文庙书市,到东台路古玩市场,再到西宫市场、曹家渡花鸟市场,我甚至觉得嘈杂的铜川水产市场、曹安蔬菜批发市场等等,也可算在其间……
难道未来想逛市场,真的要打“飞的”去国外不成?难道我们的生活中,真的必须剔除市集了吗?
在虹桥南丰城开设的“肆游国庆”创意市集
好在近年流行起来的创意市集活动,能够安抚一些“赶集人”的忧桑。另一方面,创意市集主打“创意”二字,能让每一次的赶集都有全新的体会。而对于摊主来说,最重要的目的可能并非为了赚钱,而是自我展现。
红坊堪称上海创意市集发祥地
大约从十年前开始,我就时有耳闻有关此类创意市集的消息。最初,我曾经在莫干山路50号M50、红坊等创意园看到此类市集——不固定时间,一般逢着周末、节假日,会有一帮文青出动。
手工作品、有个性、复古的创意物品之类,摆在摊位上。
这就类似一个小小的秀场。而后,鹦鹉螺成了此类市集的集大成者。一干“75后”和“80后”成了鹦鹉螺市集的主力军。
鹦鹉螺市集称将“致力于帮助初创设计师品牌的成长,为之搭建体验式的消费场景,做国内领先的个性化商品展售与孵化平台。”
2016年春思南公馆与鹦鹉螺市集联手
然而,类似红坊、M50等艺术园区,本身大咖云集,对一帮初出茅庐的小年轻来说,想要突破这些较为知名的当代艺术作品,脱颖而出,单靠小小的市集摊位,很难实现。
虽然人们可以在鹦鹉螺市集上发现许多售卖自个儿创意商品的独立设计师、手工匠人、海外买手和古着玩家,比如半路出家做全职领结设计的灯光设计师、卖上海老物件的复旦大学美术教师、卖原创饰品和生活用具的嬉皮士、卖世界上最小乐器的知名音乐人、卖自己诗歌报纸和“问题”的行为艺术家等等,但总的来说,我觉得鹦鹉螺还是一个小资情调的市集,适合都市大多数年轻人或者资深年轻人的口味。
2016年,鹦鹉螺与思南公馆联手,则是一个另寻突破口的尝试。毕竟,思南公馆是一处翻修一新的老别墅建筑群,本身并没有太多当代艺术作品陈设。鹦鹉螺市集作为点缀,还是恰如其分的。最近,鹦鹉螺又在瑞虹新城等楼盘做起了新的市集,其实也是这个路子——更贴近终端消费者。
肆集市集有着从叁匠而来的音乐元素
比起鹦鹉螺市集来说,叁匠则显出了另一种特色——音乐。
因为热爱音乐而创立,他们举办原创音乐会、举办音乐Workshop、开发不同类型的街头音乐表演形式,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肆集显得比叁匠更多元
渐渐地,叁匠不再满足于只秀音乐,而是希望融合更多的形式,于是肆集就诞生了。这一波的主要参与者,则是90后甚至95后。他们希望能够打造一个手艺人聚集交流的平台,让大家“肆意玩乐,肆意创造”。叁匠的互动表演结合肆集的匠人聚会,他们希望用融合的方式将快乐的艺术传播到每个来者的心中。
肆集上展示的中国美院学生的作品
在虹桥南丰城举办的“肆游国庆”创意市集上,一位摊主吐露心声:“能够在这样的市集上展示作品,我觉得很好。一方面,南丰城位处虹桥商圈,附近常住不少外籍人士,他们对艺术品或者创意产品有着自己独特的品味和消费习惯;另一方面,这里总比城隍庙小商品市场什么的有艺术感觉一些。”
每一位摊主总希望自己的作品找到识货的消费者
我对这位同学的说法是深表赞同的。
“苦被春风勾引出,和葱和蒜卖街头。”大画家金农的句子,道出了艺术人生之苦辣酸甜。对于创意市集的摊主们来说,有这种想法的不在少数。每一位摊主总希望自己的作品找到识货的消费者。
与鹦鹉螺市集类似,肆集也是不定期举行的。“十一”长假期间,肆集在虹桥南丰城首次开设。未来,亦将转战其他品牌的销品茂。
比起这些在各类场所转悠的市集来,我当然也怀念那些过往岁月中常设的集市。前不久,我的朋友摄影家管一明先生曾带我去看一个摄影展——开设在遵义路上一家室内菜场摊位里的小小的空间。管一明跟我说,他要在此办一个“上海最小摄影展”。我看了那些用放大镜才能看清的照片,搞不清楚这位摄影家到底想干吗。
当我流连于各种市集后,忽然明白了管一明君的想法——有一种生活叫市集!上海创意市集最好的标本在哪里?每个人有每个人各自的看法,关键是要有一种拿着放大镜去找寻的姿态。找寻的过程中,会有许多乐趣……
还有这些市集
红因果市集
红因果市集的成员有年轻设计师、无名艺术家,也有热爱DIY手工艺者、公益机构等等,市集不定期在上海的各个社区,及各种商业集散地举行。其口号是“欢乐的汇聚,文化的碰撞,自身的价值,公益的体现”,理想丰满。“红因果”这个名字挺好玩,火红的热情凑一块,有因才有果。
奕菲市集
一群由设计师、艺术家还有若干文艺小清新(真是本文的高频词啊)组成的团体,不定期举办类似国外跳蚤市场一样的市集,主要会卖一些自己设计制作的工艺品,不过每次的主题各有不同,所谓用心是也。vintage饰物、new style潮物来者不拒,美味甜品与自然手作皆受追捧。奕菲市集表示:希望让大家发现生活中的美好细节,体会有温度的慢生活。
1933老场坊创意市集
始建于1933年的这座独一无二的屠宰场,时隔大半个世纪之后,以一种不经意的魅惑姿态再度崛起,光影和空间的无穷变幻构织出老场坊的千面风情,回环曲折的廊桥深处,在灯光掩映下恍若“潘神迷宫”般的童话世界入口。对于无数埋骨于此的牲畜亡灵来说上海创意场地,此地是残酷的修罗道;而在物资匮乏的年代,这里倒更像是圣地——有肉吃上海创意场地,善哉善哉。老场坊迷人的建筑及气质非常适合做创意市集,难怪每月举办之际总是人潮涌动。
iMART
iMART创意市集是国内首个针对年轻人的市集交流性创意实验,也是目前最受欢迎的大型城市公共创意活动之一,迄今已连续巡回中国二十余个大中城市,举办了百余场以户外为主的市集交流活动,并发展出邀请知名设计师交流的iMART创意讲堂、创意作品分解展、头脑串烧PPT沙龙、iMART创意产业培训营、iMART Best100等系列活动。在经营品牌上,iMART确实有一套,“摊头摆得很开”,联合书店做讲堂、入驻流行音乐节、举办吃货狂欢夜……想象力无所不在——年轻人最“吃”想象力,不怕你敢想,只怕你想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