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投稿 > 成都研讨会场地|大咖出没的神秘茶室、“戏精”社区中心、3平米办展

成都研讨会场地|大咖出没的神秘茶室、“戏精”社区中心、3平米办展

2022-11-03 10:06:44 发表

在探寻成都的近代文化脉络时,有一个地点是怎样也绕不开的,那就是红星路二段。这里既是省文联、省作协、四川报业等文化机构的办公所在地,也是李劼人、琼瑶、刘心武等文化名人的出生地,许多享有盛名的作家、诗人、艺术家如流沙河、阿来、沙汀、艾芜等,都曾在此工作和生活过。

研究成都街巷史的四川著名民俗学家袁庭栋说:“红星路二段附近自近代以来就是成都的文化中心地区。”

而随着一个时代的过去,成都的城市面积呈几何倍增长,文化聚集地也不再集中在一个片区,或是某个具体的地点。无数新的空间逐渐涌现,它们分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空间定位各异,关注点也不尽相同,但都从某种程度上承载了现在成都的文化与精神。

这一次,我们探访了9个成都的新文化空间,其中有书店、茶室、咖啡店,也有酒吧、艺术画廊、社区活动中心,并试图从它们的故事中,窥见这座城市的文化侧影

*以下清单按店名首字母排序

白夜成都文化人的客厅

著名诗人翟永明在《以白夜为坐标》里写道:“有时候,我觉得我的世界,才六十平方米,太小了。有时候,我觉得以白夜为坐标,我的世界,大得无边无际。”

1998年,翟永明路过玉林西路时,看见服装店铺面转租的广告,“想做一件不用上班、又能养活自己的事”,被称为“成都文化人的客厅”的白夜就此诞生。

“白夜”的名字来自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巴希利科夫,老白夜的设计由建筑师刘家琨完成,临街店招则来自艺术家何多苓,这里还是成都最早的书吧,架上的书籍都是翟永明亲自挑选的。

几乎所有成都的文化名人都曾到过白夜,他们在这里聚会、喝酒、聊天......何小竹在《小翟的白夜酒吧》里写道:“诗人在那里爱闹,洋酒是一瓶一瓶地要,啤酒是一打一打地上。高兴了还要唱歌。高兴和不高兴,只要是喝到不辨东西的时候,也要打打架。那些画家呢,一看就看出他们是画家,要么留很长的头发,要么一根头发都没有。”

要成为真正的文化沙龙,就要举办活动。1998年,翟永明为好友钟鸣举办了一场签售会,这场名为“钟鸣《旁观者》签名售书会”的活动,是白夜举办的第一场文化活动。

一晃20余年过去,从玉林西路到宽窄巷子,白夜已举办了大小数百场文化活动,所涉领域十分广泛,从文学艺术到历史电影,无所不包,受邀嘉宾也来自五湖四海。导演贾樟柯、诗人北岛、戏剧大师荣念真、奥斯卡获奖导演加仑伯格都曾在此举办分享活动。

2019年年底,白夜进行过一次大整修,使空间包容性更强。玻璃的使用减少了冷漠感,也增加了使用面积。

从外到内,依次是院子、书房和大堂,青砖灰瓦,四合院整体保留了民国时期的建筑风格:四柱三山式西洋门头。书房一侧有一堵25米长的清代建渣夯垛老墙,其中夹杂汉代残瓦。大部分门窗都还是原来的样式,院中的枇杷树及年代久远的老桉树经常吸引着客人驻足观望。

艺术家何多苓的雕塑、师进滇的“云”装置以及很多的摄影、手稿、签名海报展示都放置在既不影响运营又能让人很快注意到的地方。

如今,白夜的“老朋友”们依然会时不时来店里坐一坐、逛一逛。在城市发展日新月异之际,白夜所代表的文化精神并没有过时,反而以引领者的姿态成为城市精神的“灯塔”,白夜活动策划谈竞说:“我们一直在努力搭建一座可行、有效的精神桥梁。”

营业时间:11:00-01:00

地址:窄巷子32号

联系方式:(028)86695671

捌楼八号“老炮儿”设计师的社区

“捌楼八号”的名字来自一间门牌号为“8楼8号”的办公室,K-TOTEM景图腾建筑设计机构创始人、建筑师郭强过去常在这间办公室和几个建筑师朋友聚会交流,他们聊设计,也聊其他共同感兴趣的话题。

这样的交流触发了郭强的灵感,2018年,他们计划做一个实体空间,并将其命名为“捌楼八号设计师联合众创工场”,想让更多的设计师参与进来。

后来,“众创工场”改名为“社区”,因为社区二字更具有“社会性”属性。

作为以承载“内容”为重的社区,“捌楼八号”(以下简称“N8”)对交流的重视无以复加,有同行业之间的,也有跨行业的,“在N8交流的过程中,没人在乎你的名头,更多是在乎你的观点,大家沟通有一定深度,而不是互相追捧互相抬价。”

成都天欣驾校练车场地在哪_成都培训场地出租_成都研讨会场地

园区中心的空地是N8举办活动的主要场地,这里有一块几乎是成都最大的投影荧幕,方便分享者使用。有感兴趣的活动时,设计师们便从旁边的工作室里出来,聚在一起或聆听或交流,场景像极了老成都的院坝。

到了冬季天气寒冷,活动便移到了旁边的8+Coffee,这里不仅提供餐食和饮品,还常有小众艺术电影放映,吸引了不少非设计师群体。

虽是设计师的聚集地,N8的空间设计却相当朴素,总体结构保留了旧印刷厂的样子,墙体也只是简单刷了漆,原有的破损都留了下来。

公共区域种的植物,大多是设计师从工地捡回来的,每个植物旁边立了个小牌子,上面写着植物品种和设计师的名字。

在N8里逛一圈,大概就能了解每个设计工作室的风格和业务领域,做景观规划的公司将门口的绿地改成了植物园,种满各种品类的景观植物;做品牌设计的公司将墙上的小孔做成了艺术装置,还拍下参观者们的影像。

设计师们都像老友一样彼此熟识,日常互相串门,在喝酒、聊天中不经意间获得灵感和成长。

N8的“不精致”中透露的,却是某种真诚的态度。在墨一建筑创始人王智力看来,N8的沙龙是设计师的学术精神交流,而实体园区则像是一种社会实践。社区的形式扩展了设计师与社会接触的边界,在这样一个自由、开放的环境下,更多青年建筑师得到学习和成长。

营业时间:09:00-21:00

地址:毕昇路217号捌楼八号设计师社区

联系方式:

葭南茶室大咖出没的神秘茶室

在川大望江校区旁的小区里,隐藏着一个叫“葭南茶室”的神秘茶室,了解它的人才知道,这里可能是除川大校园外,最容易遇到学术大咖的地方了。

茶室的4位创办者都毕业于川大历史系,在各奔东西7年后,她们又再次聚首,将一间日常出租的旧房,改造成了文化交流空间。

扬雄《方言》中讲“蜀人茶曰葭萌”,陆羽所著《茶经》开篇也说“茶者成都研讨会场地,南方之嘉木也”,指明茶与蜀地有渊源。巴蜀在南国,茶室又在川大南门外,选用这个“南”字喻指人人都是南国之嘉木,学人、学子更是未来社会中坚、国家栋梁。这便是“葭南茶室”一名的由来。

创办人之一王掌柜曾在瑞典从事汉语教学工作,并一直与川大文史哲的老师同学们保持联系,回国后,见到熟悉的老师和朋友,却总觉得没个能自在喝茶,面对面谈话的地方。于是,带着把聊天引入公共空间的愿景而创办了葭南,按她的话说,是“将兰亭集会之雅化为生活日常”。

葭南的好友遍及世界各地、各个行业,从剑桥大学教授,到著名民国史研究学者;从文化杂志主编到纪录片导演,在丰富的文化资源支撑下,葭南的文化活动也密集而多样,除了川大师生,还吸引了许多外来的参与者。

王掌柜心中的葭南,大约就相当于老成都的茶舍,或是M.鲍维尔斯口中18世纪的美国城市酒吧,“我们见面、交谈、欢笑、聊天、抽烟、争论、寻找知音、探索道理、夸夸其谈、胡拉八扯、唱歌、跳舞、拉琴,各式各样的活动都有,实际上像一个俱乐部。”

创办6年来,葭南的确做到了。“葭南茶室已经切实成为‘我们’的空间,老茶馆的滋味不只在回忆里,它渐渐鲜活且更有生命力起来。”

营业时间:不确定

地址:棕东小区14栋8楼807室

联系方式:

库闻书店川大师生的校外交流平台

库闻书店是四川大学首家中型实体书店,位置在川大望江校区南门外,策划和选择文化分享活动时,也以川大师生的需求为首要考虑因素。

但区别于校园,库闻书店经营者有意将书店打造成更具公共性质的文化空间。当学校师生来到这里,大家就不再是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可以更为平等地互相交流与学习。

在建设之初,书店思考最多的就是如何同时营造出静谧舒适的阅读和稍显热闹的文化活动空间,从而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当然,读者的阅读刚需是首要考虑的因素。

书店经营者介绍说:“空间被分为书籍、雅室、活动和饮品四个功能区,在灯光、音响、隔断和座位的安排上都做了分区处理,对灯光的使用极其用心,全部采用暖色光源,经过调试,小小的活动路演区灵活多变,而阅读空间藏在书区和雅室内,基本上不被打扰,终营造出了书店应有的温馨和大气的氛围。”

在组织文化活动时,书店也力求让活动内容有趣、形式多样、多多互动,避免课堂中常见的刻板。因此,每场活动参与的人数都不超过40人,让每个参与者都能够与讲者进行良好的互动。

在谈到文化空间的重要性时,书店经营者说:“城市精神和文化底蕴的凸显是一个城市进步的重要表现,更是城市持续发展的内动力。当人们不再被生存问题困扰时,他们考虑最多的是如何安放自己的内心,精神和文化交流的空间无疑是赋能的不二选择。”

营业时间:09:00-21:00

地址:科华北路四川大学出版社1楼

联系方式:

三联韬奋书店文化空间塑造城市精神

提倡”生活·读书·新知“的三联韬奋书店来自北京,成都三联韬奋书店则是京外开办的第一家。书店的前身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邹韬奋、徐伯昕等人于20世纪30年代在上海创立的生活书店、新知书店和读书出版社,自此之后八十余年,三联书店以自身的发展记录了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史。

成都店由著名设计师王亥团队主持设计,在与宽窄公司反复进行研讨后,将四合院改造升级,以独具三联韬奋书店特色的蓝色搭配四合院本有的青砖灰瓦,让先锋的设计风格与古朴的四合院落融为一体。

书店总面积约500平米,分为三联阅读、三联生活、三联活动三个空间,其中三联活动空间依托丰富的作者群体,定期组织包括学术论坛、文化讲座、新书发布会以及设计文创课堂等文化活动。

从2018年1月开业至今,三联书店共举办了近200场线上、线下活动,涵盖历史、哲学、文学、艺术等多个领域。

在三联书店店长陈巧华看来,“文化分享活动的关键在于分享者他自身具有的魅力,或者说他的分享内容能够给读者带来什么。而策划活动则更偏重我们自身想表达想传达给公众的东西,标准就是要求想传达的想法简洁、有趣、具有互动性。“

每一场文化分享类的活动,三联书店都会提前征集参与读者的问题想法给到分享者,活动现场也会留出充裕的时间给现场读者提问,“这时候双方之间的交流其实是比较有效的,容易擦出不一样的火花。”

在谈到文化空间对城市精神的重要性时,陈巧华说:“文化对城市崛起而言,其实既是实力和形象,更是内核和灵魂。一个城市的主流价值观塑造着城市精神,而文化交流空间其实是起着内核和灵魂这样的作用。

像宽窄巷子,‘白夜’、‘星巴克’、‘栓马石’、‘四合院落’……这些元素之间既有碰撞又和谐。它对成都人的意义早已超脱单纯的商业场所,成为城市肌理的一部分、一个城市公共空间,这一个个的文化交流空间,同时融进了大家对于成都的感情和记忆,塑造着城市精神。”

营业时间:09:30-22:30

地址:窄巷子30号

联系方式:(028)86632020

肖家河街道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寻找社区之魂

在一众书店、咖啡店中,肖家河街道综合文化活动中心是个特别的存在。通常人们提到社区活动中心,都会自动将其与老年活动中心划等号,今年6月刚搬迁至兴蓉街的肖家河活动中心,却试图打破这一刻板印象。

转变来源于非营利社会组织爱有戏社区发展中心(以下简称“爱有戏”)的加入,这个致力于推动社区发展的组织,在成都40多个社区驻扎,肖家河是他们新的社区文化“试验场”之一。

爱有戏的一名社工说:“社区文化是社区的灵魂。在现代化过程中,地方文化不断被建构与再建构。作为社会组织,我们更希望通过参与的方式让居民共同实践社区文化,共同寻找社区的灵魂,共同创造社区共同体。”

“驻地计划”是爱有戏搭建艺术家与社区居民交流平台的一次尝试,他们邀请了曹明浩、陈建军、普耘等常居成都的艺术家参与驻地计划展开工作,并以此为契机,使用艺术方法来讨论城市社区中的当下问题,“对于艺术家来说,社区是一个真实而复杂的现场。”

成都培训场地出租_成都天欣驾校练车场地在哪_成都研讨会场地

最初,来这里参与活动、看展览的主要是住在附近的居民,随着展览内容和形式的深化,受众群体变得更多样化、年轻化。

“对于一个城市来说,文化是体现品质和精神面貌的。居民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与城市产生深度的关联?就是通过这些空间,去滋养人的灵魂,凝聚人的情感。”

以社区为基础的文化空间将走向何方,实在令人期待。

营业时间:10:00-20:00(周一至周六,周日闭馆)

地址:兴蓉街4号兴蓉综合体7-9层

联系方式:xiaojiawhg(公众号)

一介·巷子里艺术空间连接社区

一介由张唐和Jinger两人共同创办,主理人之一张唐毕业于东京大学建筑系,上学时成都研讨会场地,她身边就聚集着许多学设计和艺术的朋友,“这群介于校园与社会之间的年轻人,正处于思想最充沛、冲击性最强的时期,此时的创作是最具有讨论性的,需要被人看见,也需要大众也能给到他们良性的反馈。”

2016年,张唐回到成都时,这里还没有什么能让年轻人展示自己青涩作品并与人交流的平台,于是,张唐和朋友Jinger一同创办了一介Gallery。

在这个位于社区⾥的⼩空间,一介尝试搭建用于展览、分享与对话的平台,不定期举办青年艺术家的作品展示、贩售及系列工作坊。

张唐说:“可能大众没有完全形成看艺术展的习惯,而咖啡在这里扮演着一个引导的角色,帮助人们走进这个空间,并把空间的不同使用者连接起来。”一介希望为它所在的社区,甚至更大范围的受众提供一个传递情绪和信息的平台。

今年8月,原锦绣街店关店,但一介的社区艺术项目并没有终止。由成都市玉林东路社区与武侯区残疾人联合会委托,一介策划、设计、运营的社区残障友好新空间一介·巷子里继续承担着一介Gallery展览部分的内容。

自2016年开业以来,一介固定举办面向社会征集“不成熟”作品的“一介⼩展”,共有26场优秀青年艺术家个展及2届探讨社会议题的CAP社区艺术计划,呈现艺术作品100+组,观展人数累计上万人次。

“对一介来说,我们希望为大众提供接触更多元化艺术的机会,使艺术真正融入日常生活。艺术家、作品、观众之间其实本就存在一条看不见的连线,他们的交流与互动应当是自然且纯粹的相互吸引。”

在原一介的Gallery和Cafe两个区域之间一面墙上,印着几段简单的文字。“很多人第一次来到一介,还不清楚我们是做什么的,我们就先做个自我介绍吧!”

张唐和Jinger希望将一个讯息传递给每个来到这里的人——Art For Everyone.

“城市精神在于让生活拥有此时此地的归属感,以及某时某刻的惊喜感,这两者交织共存,能让生活在城市中的人拥有无处不在的幸福感。对于成都来说,‘包容’的城市精神激发了多种多样的文化形态这,反过来又会让成都越来越‘包容’。”

营业时间:10:30-18:30

地址:武侯区玉林三巷26号

联系方式:

一苇书坊“人是一根有思想的芦苇”

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说过:“人是一根有思想的芦苇”。人如芦苇般脆弱,然而,纵使宇宙毁灭了他,人的意志却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更加高贵。

开业仅一年多的一苇书坊,已经悄然成为成都举办文化活动的首选地之一,这与主理人阿俊对于独立书店的理解紧密相关。

一苇书坊的空间由两个临街的铺面构成,进门是一个中岛式吧台,两侧靠墙设置了书架,吧台背后是两张书桌,可供客人阅读/喝咖啡。

成都研讨会场地_成都培训场地出租_成都天欣驾校练车场地在哪

另一个空间“精神按摩店”是一个常做沙龙活动场地的空间,也可以用来做展览、放映和小型会议。“精神按摩店”有台老钢琴,常会有即兴演出。

“两个空间的只是在物理空间上有隔断而已,没有明显的边界,都可以用作活动分享和阅读空间。空间的氛围主要依赖于简约的空间设计和音乐,当然最重要的是书,选什么样的书对于独立书店很重要。

一年多来,一苇书坊举办了近百场活动,有关于艺术创作、摄影、设计、文学等领域的沙龙,也有新书分享和纪录片放映。

阿俊在选择和策划活动时的标准就是“分享和话题有趣有料有吸引力”,“分享者与观众有效交流和互动的最基本条件是活动人数要控制,还有要选合适的主持人和对谈嘉宾,主持人和分享嘉宾对活动氛围的影响很大。”

最令阿俊印象深刻的是去年秋天的开业系列活动,“活动当天上午才发布信息的活动,晚上居然在原有的近60平米的空间里挤了近50个人,摄影师都不得不待在吧台内拍照。”

这些积极的反馈给了阿俊动力,也令他更加笃定文化交流空间的重要性,“人是思想的动物,思想需要交流才能碰撞出火花,人也需要精神交流去结识志趣相投的朋友,所以这种交流空间是有需求的。”

“在成都这座城市里,大家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很高。对于一个有很多新移民的新一线城市而言,大量的新成都人需要在业余时间来这些文化空间参与活动,结识新朋友。”

营业时间:12:30-21:30(周一至周四);11:00-23:00(周五至周日)

地址:彩虹街8号

联系方式:

JUJIAN素人咖啡仅有3平米的艺术展厅

JUJIAN素人咖啡被人亲切地称为“小黄铺”,在市二医院旁一众店铺中,小小的黄色店面也颇为显眼。窗口售卖的主打产品是和店面颜色很搭的本土小吃蛋烘糕,没有客人时,主理人小哥便坐在门口用炭火烤红薯吃,生活的气息扑面而来。

令JUJIAN显得有些与众不同的,是墙上贴满的艺术展览海报,在这里,你几乎可以找到所有成都近期的热门艺术展信息。

而JUJIAN本身也是一个小小的艺术展厅,本就局促的店面硬是开辟出了3平米的“肆空间”,作为举办流动展览的场地,每有活动,参观者都是摩肩接

空间虽小,JUJIAN的运营却十分专业,承担展览策划的是小哥和两位朋友创办的艺术小组。小组从2015年开始涉及到社会介入项目,第一次落地就是与一位美国艺术家和水井坊社区合作。

说到为什么要在市中心做一家迷你艺术空间,小哥说:“主要原因还是在创作,或者说是在与社区、普通人接触中,觉得不能一味只停留在纸上,得与普通人/社区一起生长,这样的社区艺术项目(在地艺术)才是可行的

很多人可能会认为3平米的空间怎么够办展?小哥却在运营后发现“小空间有着大空间不能比的好处”,除去运营成本的问题,这也是对艺术家们的一次考验,“空间沿街对外,艺术家的作品怎样才能与普通人(客人/路人)互动。”

由于自身物理空间的狭小,展览的影响空间反而增大了,“作品能展示的延伸宽度可以到整条街上。”很多路过的人也被其吸引,某种程度上达成了艺术走进社区的初衷。

创办JUJIAN多年,小哥收到最多的反馈就是“好玩、有趣、很牛”,这样的肯定给了他不少信心。在他看来,城市精神和文化交流空间的重要性在“共同生长”。

“文化交流空间在那里不是简单的做做展览,邀点台面,隔壁小区守门大爷是谁都不知道,那有什么意思,难道只是图房租便宜么?不光有引进,还得有产出。不求一空间你能去改变街道/区面貌,至少得无公害,街坊邻居能互利互进吧。”

营业时间:10:00-18:00

地址:庆云北街21号附3号

联系方式:

-

成都培训场地出租_成都研讨会场地_成都天欣驾校练车场地在哪

*此次选题灵感来源于“采薇:精神空间的迁移与交错”当代艺术展,在此特别鸣谢。

“如果我们换一种路径来看待今天这座城市,文人或者艺术家或许都在寻找一种空隙,去找一种对生命更伟大的震惊,终其一生,希望可以找到自己的影子。我依然要问的是,本雅明笔下的游荡者今天都去哪里了?”

“成都的文人空间并非简单的空间场所概念,对居住于此的个体具有独特的意义,时代变迁,它依旧是这座城市的底色,无形的弥散在整个城市......”

——《采薇:精神空间的迁移与交错》

关于《采薇:精神空间的迁移与交错》

“采薇”隶属于“观事·生心:新方志计划”,由来自四川大学与浙江大学的学者构成学术组成员,由生活于成都的本土艺术家为创作主体的一个跨学科文化项目。“采薇”是成都近些年乃至更广范围内,少有的由学者与艺术家构成的跨界当代艺术项目。

“采薇”一词取自《诗经·小雅》,不仅意指最早的文人空间的转移,也是中国历代文化中的重要文化形象。本次展览的五位艺术家长期生活在成都,他们阅读了“观事·生心”团队以口述史方式,深度访谈成都部分诗人、作家与报人后整理而成的文献,或与文人面对面交流,最终结合自身经验完成创作。

采薇:精神空间的迁移与交错

Locality or Hybridity: the Transformation and Overlapping of Spiritual Space in Chengdu Since 1980s

项目总监:张义

Project Director: Zhang Yi

艺术总监:田萌

Art Director:Tian Meng

学术策划:余玥、张意

Academic Curators:Yu Yue、Zhang Yi

策展人:张钟萄

Curator: Zhang Zhongtao

展览统筹:李明明

Coordinators: Li Mingming

参展艺术家:李俊、马锟、普耘、杨然、张晋

Artists:Li Jun、Ma Kun、Pu Yun、Yang Ran、Zhang Jin

展览日期:2020年11月22日—2021年2月28日

Duration: 22th Nov. 2020—28th Feb 2021

展览地点:麓山美术馆

Exhibition Venue: Luxehills Art Museum

以上内容为网友投稿,不代表丫空间立场。丫空间对内容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不负责任。如有侵权或错误信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和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