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投稿 > 广州文化空间|文化产业发展的新空间在哪儿?听听他们怎么说

广州文化空间|文化产业发展的新空间在哪儿?听听他们怎么说

2022-11-03 11:02:24 发表

中国经济网北京5月20日讯(记者 魏金金 )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全产业链的“共建、共赢、共享”。在新的发展阶段,如何挖掘最广泛的产业升级空间,以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逐渐成为业内共识。

在5月17日在京召开的清华大学110周年校庆特别活动——“首届文化新空间·中国文化产业高峰论坛”上,来自国内文化、文创、文旅、文投等领域的学术专家和企业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未来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新空间。

打造文化新空间的时代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可以说,目标远大,任重道远。针对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一些问题,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院长柳斌杰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要把握新阶段。新冠肺炎疫情之后,人类社会的发展理念也逐渐发生改变,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文化产业的发展同样也应如此;二是要打造文化新空间。文化的空间是广阔多元的,但打造新空间一定要打造真善美的新空间;三是要加快文化与产业、资本、经营、市场、人才等方面的融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目标。

新科技催生文化新业态,新科技促进文化新升级。作为数字文化产业的深度参与者,完美世界游戏近年来积极探索文创跨界,如《诛仙》手游联动南京夫子庙、敦煌文化,展示秦淮、敦煌千年文化风韵等。结合多年实践经验,完美世界控股集团副董事长、CEO萧泓表示,随着产业的日益成熟,单纯靠技术驱动或文化特色创造产业奇迹将越发困难,内容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已是大势所趋,这就要求整个产业发展的思维模式必须与时俱进。而借助文创化思维赋能,不仅能够推动文化产业之间的跨界融合,也将加快文化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发展,在这种大融合、大跨越的发展趋势下广州文化空间,中国文化产业将会孕育更多发展的新空间。

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单霁翔则分享了世遗揭秘互动纪实节目《万里走单骑——遗产里的中国》。在这档节目中,单霁翔化身“世遗推广人”,通过召集嘉宾与各地发掘者、研究者、保护者、传承者、居住者亲密交流,娓娓道来世界遗产的隐秘而伟大之处,在提升大众对于世界遗产的保护意识的同时,探索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平衡点。如清华大学副校长彭刚所言,打造文化新空间,要有新的理念、新举措、新实践,不同产业、不同学科、不同事业之间也需相互融合。

他们眼中的文化“新空间”——

迈进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新时代,将一个超十四亿的人口大国发展建设成为文化强国,在未来15年的时间里,又该如何开拓全新产业蓝海?每位从业者心中有着不一样的信念和答案。

“从产品角度来看,文化产业第一重要的就是IP。”萧泓认为,做游戏,归根到底最核心的还是文化IP,“它最深层次的故事是什么,这个最初的故事带给人的氛围和回忆又是什么,最核心的仍是文化IP。”

在知名导演、演员、文化产业投资人徐峥看来,如今,年轻人在消费的同时愈加注重沉浸式互动。在新的城市消费形态中,如何为观众或用户带来更多的互动形态或沉浸式体验,打造具有良好体验效果的文化IP,将拥有无穷想象的产业空间。

“人和人的连接是本源。一旦产生了创作,之后就变成了内容,内容的下一步是如何连接场景的呈现。”创始人及CEO沈黎晖表示,创建新的场景是为了给原来的内容搭建更多的连接或创造更多的可能性,如同民谣乐队五条人在2020年夏天因参加《乐队的夏天第二季》而爆红网络广州文化空间,表面看起来只是草莓音乐节的一个产品,但其实它们是一个上下游业务协同发展的体系。

上实投资(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郭箭则从文化产业投资的三个阶段探寻文化产业发展新空间,即初级阶段是投资传统文化产业细分领域的头部企业,与头部企业进行合作;第二个阶段则是关注文化产业链生态系统,上至科技创新,下至终端消费;第三个阶段是更加关注文化和城市更新的结合。“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统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动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和品质提升。文化和城市更新的深度结合也将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更广泛的发展空间。

总经理岳明表示,在文化产业领域的投资方面,目前还缺少一些体系化、标准化的支撑,有一些项目可能是“昙花一现”,或者本身的可持续性不够,“所以围绕‘文化+’去投资思考,特别是在一些需要升级的传统产业上去投资,可能会产生更好的效果。”

如何看待“网红经济”?

如今,网红已不再是一类人、一个话题、一种社会现象,它已然成为一系列经济活动。在文化产业范畴,有关网红达人、网红新地标、网红打卡地、爆款等热词的更迭也从侧面反映了网红生命周期之短。在这样一个长周期和短周期复合型的文化新空间赛道里,又该如何看待网红爆款?

“做文化产品,如果能创造一个网红爆款(其实)是非常不得了的事情,如果能,一定要做。”萧泓谈到,做文化产业需要坚守,需要长期做产品、做市场,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把要做长期的事情作为目标,但也不放弃做有可能成为网红爆款的短期希望,“要想办法让它更适合潮流,符合现在年轻人的需求。短期爆款也有价值,如果一旦成为爆款,就有可能成为IP,后续如何经营打造也很重要,这又是一个长期的事情。因此,短期网红爆款和长期经营坚守是不可分割的。”

岳明谈到,文化产业的发展除了要有一定的文化底蕴和创新之外,同样也应树立一定的产业链思维,营造相应的产业生态,很多项目是“昙花一现”或只是在某一个点上创新、落地,但重要的是想办法让它形成产业链。

“如果单纯追求一时的轰动效应,可能在一定的时间范围能够迅速达到吸引流量的目的,但从长期来看,对社会的发展并没有实际的价值。”郭箭认为,文化产业作为一个特殊的产业,其本质最终还是要弘扬真善美,给社会增加正能量。

据悉,为助力文化产业探索新的增长空间、加强与相关实体产业的融合发展,会上还举行了文化新空间联盟启动仪式,并启动文化新空间产业投资基金。该基金未来将聚焦投资文化赋能的商业运营公司和优质文化商业业态,重点关注运营类、空间增益类、IP内容类、文化平台类四大方向。正如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胡钰所谈到的,做好文化产业关键是要推动跨界融合,一方面需要有更多的具有文化使命感与创造力的文创人才,另一方面需要有跨界融合的平台,推动文化产业领域开展更多的交流。

以上内容为网友投稿,不代表丫空间立场。丫空间对内容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不负责任。如有侵权或错误信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和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