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投稿 > inno未来城|南京玄武:硅巷融通“一区五园”

inno未来城|南京玄武:硅巷融通“一区五园”

2023-06-15 14:20:25 发表

丫空间介绍 ·丫空间(www.yaspace.cn),全国性活动内容平台,涉及展览展示、会议、庆祝活动、团建拓展、私人活动、竞技赛事、拍摄等各类活动图文、短视频内容的记录、传播。 ·用户通过丫空间可以浏览、筛选各类活动内容、活动商家、活动资源;商家通过丫空间可以发布、分享场地或业务信息、活动图文、短视频等活动内容进行市场营销。 ,丫空间已汇聚特色场地,虚拟空间,秀场/发布中心:艺术/展览馆,演出场馆。会所/俱乐部,公寓别墅/美趴,商场/步行街,酒店/度假村,影棚/演播厅,体育场馆,户外/广场。婚礼/宴会场地 会议中心,会展中心、剧场/剧院,众创空间/路演,会议室/培训厅,咖啡/书店、酒吧/餐厅、游船/游艇等全国各类场地资源。

雅戈尔未来城_inno未来城_猪猪侠之勇闯未来城

不久前的一个深夜,南京市珠江路与太平北路的路口灯火通明,未来城A座外立面整体出新工程争分夺秒;百米之外的INNO未来城,创客们刚刚与团队完成头脑风暴;向西一公里,达斯琪创始人周全还在同仁西街7号的办公室处理来自海外客户的邮件……以南京城市“硅巷”规划建设为序曲inno未来城,2.2公里的珠江路上,一曲创新创业的时代交响正渐入高潮。

坚持“主城区”坐标,贯彻“无边界”理念,解决“空心化”问题……今年初,南京旗帜鲜明要求核心城区推进城市“硅巷”建设。2月15日,南京市委主要领导调研城市“硅巷”,第一站就选择了玄武区的INNO未来城,对产业主导方向和项目招引孵化提出“聚而精、优而特”的要求。

“建好城市‘硅巷’,既合创新名城建设之势,又应玄武高质量发展之需,更是南京市委赋予的一项政治任务。”玄武区委书记李世峰分析,玄武作为中心城区,区位条件优越,科教资源丰沛。与此同时,区内可供新开发利用土地较少,空间瓶颈突出,但存量载体富集,一大批老写字楼、办公楼、老厂区亟待“唤醒”。建好城市“硅巷”,是玄武站位创新名城中心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一道必答题。

今年2月召开的玄武区创新名城中心区建设推进大会强调:推动“1+N”都市型高新园区、环高校知识圈建设,探索打造一批集科技创新、文化创意于一体的城市“硅巷”,促进创新链、价值链、产业链有机衔接。

城市“硅巷”建设“发令枪”打响,玄武区首个目标锁定大名鼎鼎的珠江路。“创新是珠江路与生俱来的基因,也最符合‘硅巷气质’。”珠江路科技一条街管委会主任孙兵说,从3C卖场集聚地到转型众创社区,珠江路发展的关键词始终围绕“创新、转型”。新一轮“硅巷”建设,必将续写新时代“南有珠江路”的发展传奇。

植入“硅巷”基因,珠江路“产业面孔”迅速刷新——老旧楼宇换上新装,高端品牌取代低档餐饮,创投创服机构蜂拥而至,创新创业团队扎堆进驻……一条磁吸多元创新要素的玄武“硅巷”,在南京主城破茧而出。

何止珠江路,玄武区在“一中心两片区”硅巷布局中,板仓片区与中山门大街片区作为创新脉络的延伸,放大珠江路的辐射效应。在蒋王庙,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院搬迁后留下的老办公楼被打造成骥谷科技产业园,深圳小兵智能科技、数海信息、投石科技等多家高成长性企业纷至沓来。在童卫路,南理工科技创新园1号楼将用于承载南理工“医工结合”创新研究院,近期将有10个优质项目落地孵化。

精筑城市“硅巷”,玄武的“醉翁之意”却在“硅巷”之外。打造“一区五园”创新经济带,是今年南京市委市政府支持玄武发展的一件大事。六大创新板块中,东大·南京设计名城、珠江路城市“硅巷”、玄武科技金融园、南理工科技创新园均属于“硅巷”范畴。空间上有重合,产业上有交集,怎样实现融合发展?

“创新孵化在硅巷街区,产业化在高新园区,全域创新‘一盘棋’。”徐庄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吴开芬说,硅巷作为创新策源地,集成“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功能。它就像一条“主动脉”,融通“一区五园”。城市“硅巷”源源不断地将“创新种子”输送到最适宜生长的“土壤”,形成以徐庄高新区为龙头、各分园为骨干,互为支撑、错位发展的全域创新大格局,打造具有玄武特色的“1+N”都市型高新园区。

对照省委“九个有没有”追问,8月召开的玄武区委全会直面短板,提出“五个还没有”inno未来城,其中,“科教资源优势还没有充分转化为在地发展优势”被摆在了第一条。玄武区委强调,建设城市“硅巷”,正是释放“校地融合”效应的关键突破口。据此,玄武区三大“硅巷”板块分别携手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区内名校大所,放大知识溢出效应,打造环高校知识经济圈。今年南京创意设计周期间,东大·南京设计名城正式启动,玄武区将依托东南大学设计专业的学科优势,推动辖区大设计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

向存量空间要增量价值,城市“硅巷”大幅提高了载体空间的“含金量”和“容积率”。目前,玄武“硅巷”已建成并投入运营的载体近11万平方米,培育引进高新企业超过35家。按照规划,玄武“硅巷”3年内将累计新增创新载体40万平方米,落地运营3家新型研发机构,引进培育60家高新技术企业,集聚科技型企业和创业孵化项目超600个。

本报通讯员 陈乙华 汪拥政

本报记者 盛文虎 王世停

以上内容为网友投稿,不代表丫空间立场。丫空间对内容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不负责任。如有侵权或错误信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和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