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有一种纯粹的感情叫同学之情,尤其是步入社会、有了家庭之后,经过一些物是人分,曾经的同学之情更加让人怀念。就比如大学同学,可能进入职场后大家的联系会越来越少,但某天的聚会,大家都会谈笑风生,其乐融融。不过这种机会弥足珍贵,因为时间和地点的缘故组织起来并非那么容易。另外,高中时光也是让人印象深刻的,此时的大家都在为高考而努力着,目标一致,奋勇向前。就像驰骋沙场的战士们,彼此早就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即便是多年后,这份感情是能依旧保持增加的淳厚。
张敏就是一个特别怀旧的人,性格上面比较腼腆,读书的时候倒是很努力。在个人的学业上目标是非常明确的,所以在高考中张敏就用结果证明了自己的努力,顺利被一所重点师范大学所录取。而她从小就希望自己能成为一名教书育人的老师,毕业后自己也很快站在了梦寐以求的讲台上。就在不久前,有一位高中同学联系到了自己,这位同学算是她高中时期最要好的一个朋友了。同学说到在不久会有同学聚会的安排,组织者希望大家都能到场,最后是一个都不要落下。
想要每个人都到场肯定是很难的,毕竟到了现在,大家已经有了非常大的差距。高中毕业后被分为了专科和本科两个领域。本科学生肯定是普遍要比专科生混的好的,而一些同学聚会往往是那些自认为自己发展好的同学会更加主动和积极。后面张敏也是如期参加了聚会,到了现场张敏也发现来参加聚会的这些同学基本都是一些本科毕业的,或者是家庭条件非常好的。而组织者班长就更不用说了,谁都知道论家庭条件班长是班里的第一名,所以班长就特意组织了这次活动。聚会的环境很不错,乃是一家高级餐厅,班长还挺有心的。
这样的场所消费肯定是不低的,聚会时大家也并没有在意这些,完全沉浸在了欢声笑语之中。可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等到该说再见的时候班级群里就出现了群收款。原来这场聚会是要AA制的,这让不少同学措手不及,这场聚会本就是那几个经济条件好的同学组织的,怎么还让大家掏钱呢?这次聚会总共花费19000元,按照参加的人数来算的话,每个人需要掏750元。这个数目对于一些普通人来说肯定是不少的,所以总有些同学不想出这个钱。而这种情况组织者也没有预料到,但总归是同学也没有说什么,最后这位同学默默的退出了班级群。
对于这些不想掏钱的学生想法其实也很简单,他们认为组织者本身就发展的好,经济实力毋庸置疑。而这些人也早就习惯了进出各种高档场所,一顿饭、一场活动花个万把块都是司空见惯的,大家又都是同学,就不应该去要这一份钱。不过也有些同学觉得,既然组织者开了这个口,不给又不好意思。可看到不少同学都没有掏钱的意思自己也是左右为难。毕竟自己要是给了就相当于给那些不愿意掏的学生制造难堪了,思前想去索性就跟随了这些不愿意掏钱的大多数同学。
而组织者内心就不悦了,即便是在要好的同学吃饭AA制不是理所应当吗?而且这好像是同学平时一贯的作风,怎么到了今天大家就不乐意了。自己好心组织聚会让大家彼此交流一下,联络联络感情,没想到最后让自己承担了一切。真是时间在变,人心在变,这位班长也就看清了同学已不再是曾经的同学了。不管怎么说饭是吃了,张敏事后也不想让人有话说,毕竟自己不差这一顿饭钱,而且同去的好友收入也不差。一经商量,两人就私下找到了班长,将饭钱给了他,不过对方并没有收。但不管结果如何,自己也算是心安了,起码内心过得去。
同学聚会消费上万元,付款时要求“AA制”被拒,组织者手足无措随着时间的流逝,大家都有了工作,有了家庭,有了自己的生活圈。由于各种原因同学聚会已是越来越难。能够聚一次自然是倍感珍惜的,毕竟大家都在不同的地方也都有着自己的事情。可这次聚会发生过后,相信后面的聚会再也无人组织了。最终闹得不愉快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在于组织者没有将费用情况说清楚,所以就有些同学不想掏这个钱。另一方面就是这些同学想占便宜同学聚会场地,反之组织者不差钱,就让他出了。从这件事情上就可以看出来,人跟人在思想上存在鸿沟的话注定是合不来的。
对于一些同学聚会那我们还有没有必要参加呢?个人觉得多年后的同学聚会可以不参加,说句实在的,真正到了聚会,大家所聊的所讲的也都是一些场面话或者表面话,即便是有共同话题同学聚会场地,也都是一些同窗之间的回忆。结束语聚会结束后大家又回到了各自的圈子,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作用和效果。而且经过这这么长的时间,大家的层次和发展都已今非昔比,在现实面前,曾经的感情难免会产生距离和裂痕,还不如不参加,将这份美好记在心里。